长期吃高血压药副作用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但多数可控且需权衡治疗获益。常见副作用主要有干咳、低钾血症、头晕、水肿、性功能障碍等,具体与药物类型相关。
1、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可能引起持续性干咳,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有关。若症状影响生活,可遵医嘱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伴随咽痒或喘息,避免误判为呼吸道感染。
2、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可能通过排钠利尿作用导致血钾降低,表现为肌无力或心悸。联合使用螺内酯片或增加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可预防。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3、头晕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可能因血管扩张过度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期。建议起床时动作缓慢,避免突然站立。若持续存在需评估是否过度降压,必要时调整氨氯地平片等长效制剂。
4、水肿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引起踝部水肿,与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有关。抬高下肢、穿戴弹力袜可缓解,严重时需联用利尿剂或换用普利类药物。需鉴别是否合并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
5、性功能障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影响勃起功能,与交感神经抑制相关。可尝试更换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片,或联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需排除心理因素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影响。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及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药量。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若出现肌肉疼痛、黄疸或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药物副作用个体差异大,与医生保持沟通可优化治疗方案,切忌因担忧副作用中断治疗诱发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