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怎么治疗
儿童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镇痛处理、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儿童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阿莫西林颗粒对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患儿,阿奇霉素颗粒可用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胃肠道反应。
2、镇痛处理
急性期耳痛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症状。布洛芬混悬滴剂兼具消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发热伴耳痛的情况。家长需注意药物间隔时间,避免过量使用。
3、鼓膜穿刺术
对于鼓室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抽液。该操作可在门诊局麻下完成,通过穿刺引流缓解耳闷胀感,必要时可送检积液进行病原学检查。
4、鼓膜置管术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若听力下降明显,可能需实施鼓膜置管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放置通气管,维持中耳压力平衡,置管通常保留6-12个月后自行脱落。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定期随访听力。
5、生活护理
哺乳期婴儿应保持头高位喂奶,儿童需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二手烟等刺激因素。
家长应督促患儿完成抗生素全程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或潜水,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减轻耳压。若出现高热不退、耳后红肿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复发,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可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