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引起的尿毒症
肾囊肿引起的尿毒症属于终末期肾病的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干预。尿毒症可能由多囊肾病、单纯性肾囊肿进展等因素诱发,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少尿或无尿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疗法。

多囊肾病是遗传性肾囊肿的主要类型,双侧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并逐渐增大,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功能丧失。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血尿及反复尿路感染,随着肾功能恶化,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引发尿毒症。临床常用托伐普坦片延缓囊肿增长,必要时需联合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严重者需行肾切除术。
单纯性肾囊肿通常为单侧单发,体积过大时可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造成梗阻性肾病。长期尿流受阻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持续升高。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硬化治疗,配合药用炭片吸附毒素,同时限制高钾食物摄入。
获得性肾囊肿常见于长期透析患者,肾脏萎缩后形成多发小囊肿。这类囊肿易发生出血或癌变,加速残余肾功能衰竭。治疗需加强血液滤过频次,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中分子毒素。
尿毒症期患者常合并水电解质紊乱,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入量在1000毫升内。饮食应采用低蛋白低磷配方,避免动物内脏及豆制品摄入。定期监测血钾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骨化三醇软胶囊剂量预防肾性骨病。
维持性透析患者需注意动静脉内瘘护理,避免穿刺部位感染。每日测量体重变化控制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5%。同时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蛋白质代谢。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肾移植术前评估。
相关推荐
02:06
01:51
01:42
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