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低血钙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功能衰竭低血钙可能由维生素D代谢障碍、高磷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摄入不足、骨骼对甲状旁腺激素抵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钙剂、使用活性维生素D、控制血磷、调整饮食、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
1. 维生素D代谢障碍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1α-羟化酶活性降低,导致25-羟维生素D无法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现骨痛、肌无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或阿法骨化醇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同时监测血钙水平避免高钙血症。
2. 高磷血症
肾功能减退导致磷排泄减少,血磷升高后会与钙结合形成沉积物,降低血钙浓度。患者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软组织钙化。需限制高磷食物摄入,使用碳酸钙片或醋酸钙片等磷结合剂,必要时联用司维拉姆盐酸盐片控制血磷。
3.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长期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分泌过量甲状旁腺激素引发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血管钙化。治疗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西那卡塞片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或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4. 钙摄入不足
慢性肾病患者常因食欲减退或饮食限制导致钙摄入减少。建议每日通过牛奶、豆腐等食物补充元素钙,必要时联合碳酸钙D3片等钙补充剂。需注意避免与含草酸食物同服影响吸收,补钙期间定期检测血钙、尿钙水平。
5. 骨骼激素抵抗
尿毒症毒素蓄积可导致骨骼对甲状旁腺激素反应性降低,钙从骨骼释放减少。表现为骨转化低下型肾性骨病。需优化透析方案清除毒素,配合碳酸钙维D3元素片补充钙剂,严重者需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骨形成。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保持每日钙摄入量在限定范围内。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的摄入,烹饪时可用水焯降低食物磷含量。适当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需避免强烈日光直射。出现手足抽搐等低钙症状时及时就医,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自行补钙导致异位钙化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