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要做什么检查
骨髓炎通常需要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骨活检等检查确诊。骨髓炎是骨组织感染性疾病,可能与外伤、血源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血常规
血常规是骨髓炎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骨髓炎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可能偏高。
2、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查
C反应蛋白和血沉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敏感指标。骨髓炎患者通常会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血沉加快。这两项检查有助于评估炎症程度和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骨髓炎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可能仅显示软组织肿胀,2-3周后可能出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改变。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范围和死骨形成。MRI对早期骨髓炎诊断价值较高,能显示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核素骨扫描对多发性骨髓炎诊断有帮助。
4、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包括血液培养和局部脓液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血培养阳性率较高,慢性骨髓炎患者可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脓液进行培养。明确病原体有助于指导抗生素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5、骨活检
骨活检是诊断骨髓炎的金标准,通过获取病变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和微生物培养,可以明确诊断和确定致病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骨活检尤为重要。活检可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或手术切开进行。
骨髓炎患者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患肢负重。饮食上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慢性骨髓炎患者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和过度劳累。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