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胆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地胆是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等功效,主要用于癥瘕积聚、恶疮肿毒等病症的治疗。
1、破血消癥
地胆味辛性温,归肝经,其破血消癥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癥瘕积聚。癥瘕积聚多表现为腹部包块固定不移、疼痛拒按等症状,可能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因素有关。使用时常配伍三棱、莪术等药物增强疗效,代表方剂如大黄蛰虫丸。因药性峻烈,孕妇及体虚者禁用。
2、攻毒蚀疮
地胆所含斑蝥素等成分具有腐蚀性,外用时能攻毒蚀疮,适用于恶疮肿毒、瘰疬瘘疮等皮肤病变。使用时多研末调敷或制成膏药,需严格控制用量以防局部过度刺激。临床可见皮肤灼痛、水疱等不良反应,溃烂处禁用。
3、抗肿瘤
现代研究表明地胆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增殖周期、诱导凋亡有关。斑蝥素衍生物已开发为抗肿瘤药物,但原虫毒性较大,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4、杀虫止痒
地胆对疥螨、虱等寄生虫有杀灭作用,传统用于疥癣瘙痒的治疗。可将虫体研磨后与油脂调和外涂,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皮肤破损者慎用。现代临床多选用更安全的替代药物如硫磺软膏。
5、通经下胎
地胆破血力强,古代用于瘀血闭经、死胎不下等症,常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因其可能导致子宫剧烈收缩,现已极少应用,孕妇绝对禁用。月经量多或崩漏患者亦须避免使用。
地胆作为毒性中药材,须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内服多入丸散剂,日用量不超过0.03克。使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出现心悸、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外用时避免接触健康皮肤,用药部位不可包扎。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贮藏需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