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是两种不同的髋关节疾病,髋关节炎通常由关节软骨退变或炎症引起,股骨头坏死则多因血供障碍导致骨组织死亡。两者均可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但病因、进展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
1、病因差异
髋关节炎主要与年龄增长、关节劳损、肥胖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长期机械负荷过重会加速软骨磨损。股骨头坏死常见于外伤、长期酗酒、激素使用或血液疾病,这些因素会破坏股骨头血供,导致骨细胞缺血性坏死。
2、症状特点
髋关节炎疼痛多为渐进性,初期表现为活动后隐痛,后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和摩擦感。股骨头坏死疼痛常突然加重,夜间明显,伴随髋关节内旋受限,晚期可能出现跛行和下肢缩短。
3、影像学表现
髋关节炎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MRI显示软骨变薄或剥脱。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可能正常,MRI可发现骨髓水肿或新月征,晚期出现股骨头塌陷和关节面破坏。
4、治疗原则
髋关节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物理治疗等。股骨头坏死需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早期可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代谢,中晚期可能需髓芯减压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
5、预后管理
髋关节炎患者需控制体重、避免爬楼等负重活动,可延缓病情进展。股骨头坏死患者应戒酒、停用激素,早期干预可避免关节置换。两者均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
日常建议减少髋关节冲击性运动,选择游泳等低负荷锻炼,注意防跌倒。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西蓝花等。疼痛加重或功能受限时需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