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怎么做
腰椎穿刺通常需由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完成,主要步骤包括体位摆放、消毒麻醉、穿刺取液和术后观察。
腰椎穿刺是神经内科和外科常用的诊断或治疗技术,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和腰椎解剖结构。患者取侧卧位,双膝屈曲贴近腹部,使腰椎间隙充分暴露。医生会定位第3-4或4-5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用碘伏溶液大面积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皮肤及深层组织,随后用带有针芯的穿刺针垂直进针,穿过韧带时会有明显落空感,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采集适量脑脊液后需测量初压,缓慢拔针后覆盖无菌敷料。术后要求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止低颅压头痛,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
腰椎穿刺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弯腰动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若出现持续头痛、恶心呕吐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补充水分,避免用力咳嗽或打喷嚏增加腹压。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渗液时需警惕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预防性治疗。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防止压疮,恢复期可进行轻度腰背肌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