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用什么清洗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使用生理盐水、硼酸冰片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碳酸氢钠溶液、克霉唑溶液等清洗。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由曲霉菌、念珠菌等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痒、耳垢增多、耳闷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清洗药物。
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为0.9%氯化钠溶液,具有温和清洁作用,能稀释耳道分泌物且不刺激黏膜。适用于早期真菌感染或耳垢轻微增多的患者,使用时需将溶液加热至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引发眩晕。清洗后需用无菌棉签吸干残留液体。
2、硼酸冰片滴耳液
含3%硼酸与冰片成分,硼酸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冰片能缓解瘙痒。对曲霉菌感染效果较好,但鼓膜穿孔者禁用。使用时将患耳朝上,滴入3-5滴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3、氯霉素滴耳液
含氯霉素与甘油,兼具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适用于混合感染病例。可能出现局部刺痛感,症状加重需停药。用药前需清理耳道分泌物,滴药后轻拉耳廓使药液充分接触病灶,避免接触眼睛。
4、碳酸氢钠溶液
2%-5%浓度可软化结痂性耳垢,破坏真菌酸性生长环境。对顽固性耳垢栓塞合并真菌感染有效,但可能引起短暂性耳胀感。需配合负压吸引或冲洗清除软化后的碎屑,操作应由医护人员完成。
5、克霉唑溶液
广谱抗真菌药,通过抑制麦角固醇合成杀灭念珠菌。对伴有皮肤浸渍糜烂者效果显著,可能出现局部烧灼感。使用前需彻底清洁耳道,用药期间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孕妇慎用。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避免用棉签过度掏耳破坏耳道自洁功能。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减少真菌繁殖风险。选择透气性好的耳机,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耳塞。若出现听力下降、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