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儿童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局部护理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需密切观察重症倾向。
1、抗病毒治疗
针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病例,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可能缩短病程,但普通病例无须抗病毒治疗。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
2、退热镇痛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发热及口腔疼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退热期间应保证水分摄入,每4-6小时监测体温,警惕热性惊厥。
3、局部护理
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喷涂,促进黏膜修复。手足皮疹未破溃时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溃后改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伤,衣着选择柔软棉质面料。
4、隔离防护
发病后需隔离2周,患儿餐具、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家庭成员接触分泌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避免共用毛巾。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停课10天。
5、营养支持
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保证液体摄入量。
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手心、足底、臀部有无新发皮疹,观察精神状态变化。恢复期可能出现指甲脱落或皮肤脱屑,属正常现象。保持居室通风,患儿衣物单独清洗暴晒。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完成基础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