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颊炎怎么治疗
儿童疱疹性咽颊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补液支持、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颊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多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有助于缩短病程,但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
2、退热镇痛
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咽痛明显者可配合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缓解疼痛,但需注意2岁以下儿童慎用局部麻醉剂。
3、口腔护理
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疱疹破溃处可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避免进食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
4、补液支持
因咽痛拒食易导致脱水,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Ⅲ或稀释果汁。严重呕吐无法进食者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按80-100ml/kg计算。
5、隔离防护
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1-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患儿餐具需煮沸消毒,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成人感染概率较低但仍需注意防护。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饮食逐渐过渡到软烂食物如蒸蛋、土豆泥等,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黏膜修复。痊愈后2-4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手足皮疹等并发症,若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平时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及时消毒玩具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