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患梅毒表现
新生儿患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骨骼异常、肝脾肿大、贫血及神经系统症状。先天性梅毒由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引起,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
1、皮肤黏膜损害
约半数患儿出现铜红色斑丘疹或水疱,多见于手掌、足底及肛周。口周及肛周可见放射状裂纹,愈合后遗留瘢痕。部分患儿出生时即有鼻塞、流涕等梅毒性鼻炎表现,鼻腔分泌物含大量螺旋体。
2、骨骼异常
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炎、骨膜炎或病理性骨折,表现为肢体假性麻痹。长骨摄片显示特征性"锯齿状"骨骨骺线,与梅毒螺旋体侵袭成骨细胞有关。
3、肝脾肿大
90%患儿存在肝脏肿大伴黄疸,脾脏肿大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直接胆红素增高,需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鉴别。
4、溶血性贫血
由于梅毒螺旋体破坏红细胞膜,患儿血红蛋白可低于100g/L,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严重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同时进行驱梅治疗。
5、神经系统症状
脑脊液检查异常者占30%,表现为嗜睡、惊厥或脑积水。未治疗者可能进展为麻痹性痴呆或听力丧失,需使用青霉素静脉治疗至少10天。
确诊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隔离护理,接触患儿分泌物时需戴手套。母乳喂养者需确认母亲已完成规范驱梅治疗。定期复查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滴度至1岁,监测内容包括生长发育评估、听力筛查及眼科检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骼病变患儿需避免剧烈搬动,贫血患儿注意保暖。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应接受梅毒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