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芹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走马芹的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敷贴、煎汤内服、研末调敷、配伍入药、熏洗患处等。走马芹学名毒芹,为伞形科毒芹属植物,含毒芹碱等毒性成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1、外用敷贴
新鲜走马芹根茎捣碎后可直接外敷患处,传统用于缓解风湿关节痛或跌打损伤。其挥发油成分可能通过皮肤渗透产生局部镇痛作用,但需控制敷贴时间在20分钟内,避免皮肤灼伤。外敷后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
2、煎汤内服
经炮制减毒后的走马芹可配伍甘草等药物煎汤服用,传统中医用于治疗癫痫或破伤风。煎煮时间需超过2小时破坏毒性成分,用量控制在3-6克。可能出现口唇麻木等中毒先兆时须立即就医。
3、研末调敷
干燥走马芹根研磨成粉后,可用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外敷。常用于带状疱疹或顽固性皮肤溃疡,利用其神经毒性抑制病毒复制。调敷浓度不得超过10%,破损皮肤禁用,每日换药1次。
4、配伍入药
在复方制剂中配伍防风、白芷等药物,可降低走马芹单独使用的毒性。如外科正宗记载的追风透骨散含微量走马芹,用于治疗麻风病。现代中成药如风湿骨痛胶囊含炮制品。
5、熏洗患处
走马芹全草煮沸后熏蒸或擦洗,可缓解神经性皮炎瘙痒。熏洗液温度应维持在50℃以下,时间不超过15分钟。操作时需保持通风,避免吸入蒸汽导致头晕呕吐等中毒反应。
使用走马芹前必须经中医师辨证指导,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新鲜植株毒性极强,误食2克即可致死,表现为呕吐、抽搐、呼吸麻痹。日常存放需标明警示,避免与食用芹菜混淆。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送医,注射新斯的明等解毒剂。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监督下使用该药材,不可自行采挖或增减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