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如何治疗
鼓膜内陷可通过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鼓膜内陷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鼻咽部病变、气压损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咽鼓管吹张
通过捏鼻鼓气或专业器械通气,帮助恢复咽鼓管通畅。适用于轻度鼓膜内陷,操作时需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可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辅助治疗。
2、鼓膜按摩
医生用手指或器械对耳屏进行规律按压,通过气压变化促使鼓膜复位。对气压损伤性鼓膜内陷效果较好,治疗时可能出现短暂耳鸣,通常2-3次可见改善。
3、药物治疗
急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内陷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联用氯雷他定片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功能。
4、鼓膜穿刺
对积液性中耳炎导致的顽固性鼓膜内陷,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性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防止感染。
5、鼓膜置管
严重或复发性鼓膜内陷可植入通气管维持中耳压力平衡。常用硅胶材质T型管,置管期间避免游泳,6-12个月后多数可自行脱落,必要时需手术取出。
鼓膜内陷患者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保持鼻腔清洁可定期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鼻塞时建议采用单侧交替擤鼻法,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咽鼓管压力。急性期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但需避免过硬食物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若出现听力明显下降、耳痛加剧或耳漏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耳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