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注骨水泥利弊
腰椎骨折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可快速缓解疼痛并稳定椎体,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风险。是否选择该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综合评估。
腰椎骨折注骨水泥的核心优势在于微创操作和即时镇痛效果。通过穿刺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能在1-2小时内完成手术,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对于高龄、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该技术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骨水泥固化后可恢复椎体80%以上高度,有效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临床数据显示90%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超过5分。
该技术的主要风险源于骨水泥的流动特性。术中可能发生骨水泥向椎旁静脉、椎间盘或椎管内渗漏,严重时导致肺栓塞或神经压迫。术后3年内邻近椎体新发骨折概率达10-20%,与骨水泥改变脊柱生物力学负荷有关。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需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否则可能需重复手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与骨水泥聚合反应有关。
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避免剧烈扭转和负重动作。建议每日补充钙剂600mg与维生素D800IU,每周进行2-3次水中步行或低强度核心肌群训练。术后1个月、3个月需复查骨密度及脊柱X线,若出现新发腰背痛应及时就诊。饮食上应保证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适量增加三文鱼、豆腐等富含钙质食物。长期吸烟、饮酒可能影响骨水泥界面稳定性,应逐步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