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慢的原因及治疗是怎样的
心跳过慢可能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干预。
1、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放电冲动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或睡眠状态。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若症状明显,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片、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提高心率。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
2、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的心率下降,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相关。二度以上传导阻滞可能出现晕厥、黑蒙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严重者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药物可选用氨茶碱片或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导致心率减慢,常伴怕冷、体重增加等表现。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为主,同时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调整剂量。
4、药物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片等心血管药物可能引发心动过缓。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停药或减量。
5、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心率下降。需通过血液检测明确诊断,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重度需静脉补钾并持续心电监护。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限制浓茶咖啡摄入。若出现持续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服用调节心率药物。中老年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需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