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补气的中药主要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甘草等。补气中药适用于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易感冒等症状,需在医生辨证后使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黄芪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或表虚自汗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使用时可配伍当归补血汤,但阴虚阳亢者慎用。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效。适用于元气虚脱、脉微欲绝的危重症,或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慢性虚损。人参含人参皂苷、挥发油等成分,可调节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红参温补力更强,西洋参性凉适合气阴两虚者。服用期间忌食萝卜、浓茶。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相比人参补气力较弱但性平价廉,适合脾肺气虚的轻症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党参含党参多糖、生物碱等成分,能增强造血功能。常与白术、茯苓配伍组成四君子汤,但中满邪实者不宜单独使用。
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中焦气虚湿困证,常与苍术、陈皮同用。白术含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挥发油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阴虚内热或津亏燥渴者需配伍养阴药使用。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炙甘草侧重补益心脾之气,生甘草长于解毒调和药性。甘草含甘草酸、黄酮类成分,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常与人参、黄芪配伍增强补气效果,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
使用补气中药需注意体质辨证,气虚常分为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等类型,建议由中医师根据舌脉症状配伍用药。服药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规律作息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若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方剂,孕妇及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慎用补气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