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危害有哪些呢
乙肝的危害主要包括肝功能损害、肝硬化、肝癌等。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乙肝的危害主要有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
1、肝功能异常
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异常表现。肝功能异常长期存在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2、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或逆转病情进展。肝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疲劳等症状,通过肝脏弹性成像或肝活检可明确诊断。
3、肝硬化
长期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和纤维间隔,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属于不可逆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4、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可能导致肝细胞癌变。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5、肝衰竭
严重乙肝病毒感染或急性加重可能导致肝衰竭,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多系统功能障碍。肝衰竭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需要及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诱发肝衰竭的危险因素。
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等检查,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女性怀孕时应进行母婴阻断。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1:44
01:45
02:25
02:03
0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