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内侧肿痛怎么了
脚踝内侧肿痛可能与韧带损伤、关节炎、痛风、腱鞘炎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韧带损伤
多由运动扭伤或外力撞击导致,内侧三角韧带最易受累。急性期可出现皮下淤血、关节不稳,慢性损伤常伴随行走时隐痛。需通过核磁共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通过支具固定恢复,严重撕裂需手术修复。
2、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均可累及踝关节。晨起僵硬感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但久行加重。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治疗需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3、痛风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急性炎症,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但也可波及踝部。疼痛呈刀割样,皮肤发亮发热。需检测血尿酸水平,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
4、腱鞘炎
胫后肌腱鞘因过度使用或劳损发生炎症,表现为内踝后下方梭形肿胀,足弓下陷时疼痛加剧。超声检查可确诊,治疗包括休息、体外冲击波和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5、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淤积,表现为傍晚踝部肿胀明显,按压有凹陷。可通过下肢静脉彩超评估,穿戴医用弹力袜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循环。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每次15分钟,后期可热敷缓解僵硬。选择低嘌呤饮食控制痛风发作风险,有关节炎病史者建议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肤发紫、发热等感染征象,须立即就诊排查深静脉血栓或蜂窝组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