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烫伤怎么处理
幼儿烫伤需立即采取冲、脱、泡、盖、送五步处理法。烫伤后应迅速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0-15分钟,避免使用冰块或牙膏等偏方。
冲是指用清洁的流动冷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水流不宜过急,水温保持在15-20摄氏度为宜。冷水冲洗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组织损伤深度,同时缓解疼痛感。脱是指在冷水冲洗后轻柔去除覆盖在伤处的衣物,若衣物粘连不可强行撕扯,需用剪刀小心剪开。泡适用于四肢烫伤,可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15-20分钟,但大面积烫伤或婴幼儿需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体温过低。
盖是指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覆盖创面,防止细菌感染,切忌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送是指完成初步处理后立即就医,尤其是出现水疱破溃、皮肤发白或面积超过手掌大的烫伤。二度以上烫伤可能需医生进行清创包扎,并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烫伤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加剧、渗液增多等感染征兆。
日常需将热水瓶、电热器等置于幼儿无法触及处,餐桌避免铺设垂落桌布。厨房烹饪时建议使用燃气灶内侧炉头,热水器温度建议设定在50摄氏度以下。可在家中备妥烫伤急救包,包含无菌纱布、生理盐水、医用剪刀等物品。恢复期应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等外用药物,避免抓挠结痂部位。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