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疤痕增生怎样治疗
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肠道炎症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饮食刺激、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需结合肠镜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确诊。
1、腹痛
腹痛是肠道炎症的常见表现,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或导致肠痉挛时可引发疼痛,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
2、腹泻
肠道炎症会导致肠黏膜分泌异常及吸收功能障碍,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感染性肠炎可能出现绿色稀便,溃疡性结肠炎则常见黏液脓血便。腹泻严重时需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
3、黏液脓血便
肠黏膜溃疡或糜烂时,粪便中可混有黏液、脓液或血液。细菌性痢疾多为鲜红色血便,克罗恩病可能呈现暗红色血便。出现该症状需完善粪便常规、培养及肠镜检查,必要时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4、里急后重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法排尽,常见于直肠炎症。炎症刺激直肠壁神经末梢导致排便反射异常,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轻度症状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顽固性里急后重需排除直肠肿瘤,必要时使用氢化可的松栓剂局部治疗。
5、发热
感染性肠炎或炎症性肠病活动期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39℃。发热多与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若持续发热需检查血常规,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肠道炎症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急性期应减少活动,注意腹部保暖,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剧烈腹痛、便血量多、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肠镜,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