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馊的东西怎么办
吃了馊的东西后,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食用变质食物可能由细菌污染、储存不当、食物腐败等因素引起。
1、催吐
若进食馊食物时间较短,可通过刺激咽喉部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催吐后需用温水漱口,避免胃酸腐蚀食管黏膜。此方法仅适用于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反射异常者,婴幼儿、老年人或醉酒者禁用。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5-6次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加重电解质紊乱。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暂停摄入乳制品、高纤维及辛辣食物2-3天。烹饪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超过70℃,杀灭残留致病菌。
4、观察症状
重点监测体温、排便次数及精神状态。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发热、水样便,每日超过3次需警惕。若出现血便、持续腹痛或尿量减少,提示可能出现肠道出血或肾功能损伤。
5、及时就医
严重呕吐腹泻超过24小时,或伴随意识模糊、视物模糊等症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
日常应注意检查食品保质期,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冰箱冷藏层温度保持4℃以下。处理生熟食需分开砧板,定期用沸水消毒餐具。外出就餐选择卫生等级B级以上的餐饮单位,避免食用色泽气味异常的食物。若集体出现类似症状,应保留食物样本并报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