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肿胀怎么办
骨折手术后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热敷交替、药物消肿、适度活动、营养支持等方式缓解。骨折术后肿胀通常由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血液循环障碍、淋巴回流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
1、抬高患肢
术后24-48小时内将患肢垫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使用软枕支撑时需避开手术切口,保持踝关节高于膝关节。持续抬高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但需每2小时调整姿势预防压疮。下肢骨折建议卧床时保持15-30度抬高角度。
2、冷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血管收缩可减轻炎性渗出。72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敷贴,温度40-45℃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热交替时需观察皮肤反应,糖尿病患者慎防烫伤。伤口未愈合时禁止直接接触敷料。
3、药物消肿
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七叶皂苷钠片减轻组织水肿,迈之灵片促进静脉回流。感染性肿胀需联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外用药可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非伤口区。
4、适度活动
固定稳定的骨折术后3天开始远端关节屈伸训练,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每小时10次。上肢骨折用健侧手辅助做握拳练习,下肢骨折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活动幅度以不引起剧痛为度,石膏固定期间保持肌肉等长收缩。
5、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鳕鱼等加速组织修复,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控制盐分摄入避免水钠潴留,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材。吸烟患者需严格戒烟,尼古丁会延缓毛细血管再生。
术后肿胀高峰期通常持续3-5天,若出现皮肤发紫、搏动性疼痛或体温升高需立即复查。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姿势,坐位时避免下肢下垂超过30分钟。康复期穿戴弹力袜或压力袖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饮食注意补充锌元素和维生素D,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