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黄疸可能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感染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导致急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甲型肝炎多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茵栀黄颗粒、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
2、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导致急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黄疸,伴有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
3、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感染后可出现黄疸、乏力、恶心等症状。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重症肝炎。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
4、EB病毒
EB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伴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注射液、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5、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导致肝炎和黄疸,伴有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膦甲酸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加强支持治疗。
感染性黄疸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脂饮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出现黄疸加重或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