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嘴里长泡怎么办
小儿嘴里长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局部用药、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症状可能由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鹅口疮、烫伤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建议家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帮助孩子清洁口腔,每日重复进行3-4次,避免细菌滋生。清洁时动作需轻柔,防止刺激水泡破裂。若孩子年龄较小无法漱口,可用棉签蘸取少量温水擦拭口腔黏膜。
2、调整饮食
家长需准备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等,避免酸性、辛辣、坚硬食物刺激创面。食物温度不超过40℃,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哺乳期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忌口刺激性食物。
3、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冰硼散等药物局部涂抹。用药前需清洁双手,将药物均匀覆盖创面,使用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鹅口疮患儿可配合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
4、口服药物
疱疹性口炎患儿可遵医嘱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手足口病患儿需配合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发热超过38.5℃时按剂量服用布洛芬混悬液。
5、就医治疗
若口腔水泡持续3天未消退,伴随高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口腔科就诊。手足口病出现肢体抖动、呕吐等重症表现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检查或病毒核酸检测。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口腔变化,避免让孩子接触过热食物或玩具,定期消毒奶瓶餐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督促孩子养成饭前洗手习惯。恢复期间暂停去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减少交叉感染风险。若孩子因疼痛拒食,可分多次少量喂食,必要时用滴管辅助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