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了怎么办
耳朵肿了可通过冷敷消肿、保持清洁、避免刺激、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耳朵肿胀通常由外伤、过敏、感染、蚊虫叮咬、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冷敷消肿
耳朵肿胀初期可采用冷敷帮助消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冷敷袋,轻轻敷在肿胀部位,每次持续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适用于外伤或蚊虫叮咬引起的肿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保持清洁
保持耳朵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加重。可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轻柔清洗肿胀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不要用力擦拭。若耳道内有分泌物,不要自行掏挖,防止损伤耳道皮肤。清洁时注意手部卫生,避免细菌二次感染。
3、避免刺激
肿胀期间应避免对耳朵的各类刺激。不要抓挠、挤压肿胀部位,防止皮肤破损。暂停佩戴耳机、耳环等物品,减少摩擦。避免游泳或让耳朵接触不洁水源。饮食上暂时忌食辛辣刺激、海鲜等易致敏食物。睡眠时尽量侧卧,避免压迫患侧耳朵。
4、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过敏反应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细菌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或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真菌感染需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注意所有药物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5、就医处理
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或伴随发热、剧烈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耳镜检查、血液检验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严重脓肿可能需要切开引流,中耳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特殊情况下如耳廓软骨炎需住院静脉用药,避免造成耳廓畸形。
日常应注意耳朵防护,避免外力撞击或频繁掏耳。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耳部感染。过敏体质者应远离已知过敏原,蚊虫活跃季节做好防虫措施。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游完后及时擦干耳道。出现轻微肿胀时可先观察1-2天,期间避免热敷或自行用药。若肿胀快速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由专业医生评估处理,不要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