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肾衰竭可能由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肾衰竭通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水肿、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可能与严重感染、大出血、药物中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量骤减、血肌酐快速升高。治疗需及时纠正诱因,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碳酸氢钠片、药用炭片等。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是预防关键。
2、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会导致肾衰竭,可能与长期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贫血、皮肤瘙痒。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胶囊、碳酸镧咀嚼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尤为重要。
3、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这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减退。治疗需严格控糖,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黄葵胶囊等。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4、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会造成肾小球硬化,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血压达标,常用药物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每日监测血压并限制钠盐摄入。
5、梗阻性肾病
尿路梗阻超过6周可能引起不可逆肾损伤,常见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患者,典型症状为腰部胀痛、排尿困难。解除梗阻是治疗核心,必要时行经皮肾造瘘术,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双氯芬酸钠栓等。
预防肾衰竭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出现持续水肿或尿量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钾磷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肾脏健康。
相关推荐
01:55
02:23
02:28
01:52
01:5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2 引起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 4 肾衰竭什么引起的
- 5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6 怎样避免肾衰竭
- 7 什么是肾衰竭?
- 8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