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受损的症状有哪些
胫骨骨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皮肤发红发热、肌肉无力等。胫骨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过度疲劳、骨骼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胫骨骨膜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胫骨内侧或前侧出现持续性钝痛,初期表现为运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转变为静息痛,甚至在夜间加重。疼痛区域通常集中在胫骨中下段,按压时疼痛感会明显加剧。跑步、跳跃等负重活动会诱发或加重疼痛症状。
2、肿胀压痛
患处可能出现轻度至中度肿胀,触摸时可感知局部组织增厚。肿胀区域常伴有明显压痛,按压时疼痛感向周围放射。部分患者可见胫骨表面皮肤轻微隆起,但一般不出现严重水肿。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肿胀症状可能加重,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肿胀。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出现踝关节背屈受限、行走跛行等情况。跑步时可能出现"防痛步态",表现为缩短患侧支撑期。严重时可能出现上下楼梯困难,但一般不会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症状较轻者仅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完成特定动作时出现不适感。
4、皮肤发红发热
急性期可能出现患处皮肤温度升高、轻微发红等炎症表现,但通常不伴随全身发热症状。皮肤改变多局限在胫骨疼痛区域,边界相对清晰。这种症状在细菌性骨膜炎中更为明显,无菌性炎症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温轻度升高。
5、肌肉无力
长期疼痛可能导致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胫骨前肌、腓肠肌等肌群力量下降。患者可能感到提踵无力、足背屈困难等症状。肌肉无力又会加重骨骼负荷,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小腿肌肉紧张、痉挛等伴随症状。
胫骨骨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行走。急性期可进行局部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小腿肌肉拉伸和力量训练,如踝泵运动、提踵练习等。建议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在硬质地面进行跑跳训练。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等,有助于骨骼修复。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夜间静息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