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急性胃出血
急性胃出血可通过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等方式诊断。急性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胃出血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和病变性质。检查时可能发现溃疡面渗血、黏膜糜烂或血管裸露。对于活动性出血,可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治疗。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避免影响观察效果。胃镜检查能明确出血原因并评估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显示血红蛋白下降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提示失血性贫血。凝血功能检查能发现凝血障碍相关异常。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便潜血试验阳性可辅助判断出血存在。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失血量和监测病情变化。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血管成像能显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灶,适用于大量出血患者。X线钡餐检查已较少使用,可能影响后续胃镜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定位出血血管并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影像学检查对明确出血部位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4、临床症状评估
呕血和黑便是典型表现,呕鲜红色血提示活动性出血。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和意识模糊。腹部压痛可能提示溃疡穿孔。症状评估有助于初步判断出血量和紧急程度。
5、病史采集
询问有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了解近期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使用情况。记录饮酒史和应激事件。家族肿瘤史可能提示恶性病变。详细病史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帮助鉴别出血原因。
确诊急性胃出血后应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出血期间建议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过热饮食。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出现头晕加重或再次呕血需立即就医。控制基础疾病,如规范治疗胃溃疡或肝硬化,有助于预防再出血。
相关推荐
03:03
02:05
02:35
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