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怎么办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骨质疏松通常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乳酸钙颗粒等钙剂。钙剂可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以促进吸收,但需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服影响吸收效率。日常可适量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
2、抗骨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此类药物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防止食管刺激。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骨密度变化。
3、促进骨形成药物
特立帕肽注射液等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适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需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可能出现头晕、下肢抽搐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4、物理治疗
脉冲电磁场、低频振动等物理疗法可改善骨微结构,缓解疼痛。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阳光照射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同时配合低强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等增强骨骼应力刺激。
5、手术治疗
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缓解疼痛。髋部骨折需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术后需加强康复训练并长期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再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及800-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使用助行器预防跌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药物治疗期间每3-6个月监测血钙、磷及肾功能指标。若出现突发性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应及时就医排查新发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