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区别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在于发作诱因、疼痛特点及危险程度。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活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可能无诱因突发,疼痛更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需紧急医疗干预。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具有可预测性,多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如爬楼梯、情绪激动等。疼痛性质多为压迫感或闷痛,持续3-5分钟,部位常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放射。患者通常有固定的诱发阈值,日常活动受限但相对可控。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同时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发作不可预测且可能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20分钟以上,休息或药物难以完全缓解。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不完全阻塞。此类患者需立即住院治疗,除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外,往往需要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是否需支架植入。
两类心绞痛患者均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若出现胸痛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提示病情进展,须即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