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发胀怎么回事
耳膜发胀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气压损伤、过敏反应、耵聍栓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连通中耳与鼻咽部,当感冒或鼻窦炎导致黏膜水肿时,可能引发咽鼓管阻塞。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可伴随耳鸣。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减轻水肿,或采用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通气。日常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打哈欠促进咽鼓管开放。
2、中耳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中耳腔时,炎性渗出物积聚会导致鼓膜充血膨隆。常见耳痛、发热症状,儿童可能频繁抓耳。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止痛。若鼓室积液持续存在,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术引流。
3、气压损伤
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骤变,若咽鼓管调节功能不足,会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轻者出现耳胀闷感,重者可致鼓膜穿孔伴剧烈疼痛。建议在气压变化前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收缩鼻腔黏膜,必要时通过瓦尔萨尔瓦动作平衡压力。
4、过敏反应
花粉或尘螨过敏可能导致鼻咽部黏膜水肿,间接影响咽鼓管功能。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及耳部胀满感。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局部抗炎。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预防措施。
5、耵聍栓塞
外耳道耵聍积聚硬化后会压迫鼓膜,产生闭塞感甚至反射性咳嗽。医生可能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清除。日常避免用棉签掏耳,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防止耵聍吸水膨胀。若合并感染需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
出现耳膜发胀时应避免用力擤鼻或自行掏耳,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缓解症状,睡眠时可垫高头部促进液体引流。若伴随眩晕、耳流脓或听力骤降,需立即就诊排除突发性耳聋等急症。定期耳科检查对反复发作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