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注意事项
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伤口护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等事项。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
1、制动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移动导致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患肢抬高。固定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一般需要4-8周。
2、伤口护理
开放性骨折需每日消毒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若出现发热或伤口化脓需及时就医。闭合性骨折可冰敷消肿,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饮食调整
骨折后应增加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以免影响愈合。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等促进功能恢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5、定期复查
需按医嘱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固定松动、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需及时干预。老年人骨折后还需监测心肺功能,预防卧床并发症。
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防跌倒措施,居家环境应移除障碍物。遵医嘱服用接骨药物如伤科接骨片、仙灵骨葆胶囊等。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若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