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反流怎么自我治疗
胃酸反流可通过调整饮食、抬高床头、控制体重、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药物等方式自我治疗。胃酸反流通常由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饮食不当、肥胖、妊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单次进食量,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日可分5-6餐。进食时充分咀嚼,避免暴饮暴食。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晚餐与睡眠间隔3小时以上。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燕麦、南瓜、鱼肉,避免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刺激胃酸分泌。
2、抬高床头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利用专用垫块或调节床架高度。物理性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需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斜面,仅垫高枕头可能加重腹部压力。建议采用左侧卧位,该体位可减少胃食管连接处压力。
3、控制体重
腹型肥胖者需通过饮食管理和运动减轻体重,目标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内压,促使胃内容物反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运动。
4、避免刺激物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尼古丁和酒精均会松弛食管下括约肌。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含咖啡因饮品。巧克力、薄荷、洋葱、大蒜等食物可能降低括约肌张力,症状明显时需暂时禁食。
5、服用药物
可短期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抑制胃酸分泌。症状持续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可加速胃排空,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胃酸反流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紧束腰带增加腹压。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诱因,症状每周发作2次以上或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