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了个米粒状肉疙瘩怎么治疗
牙龈长米粒状肉疙瘩可能与牙龈息肉、根尖周脓肿、牙龈瘤、口腔溃疡或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冲洗、手术切除、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干预。
1、牙龈息肉
牙龈息肉多由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表现为牙龈表面出现红色柔软肿物。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息肉并清除周围炎性组织,术后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日常应避免过硬食物摩擦患处。
2、根尖周脓肿
牙源性感染扩散可能形成根尖周脓肿,牙龈可见白色脓头伴波动感。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急性期口服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脓肿成熟后需由医生切开引流,期间用生理盐水定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牙龈瘤
妊娠期激素变化或局部刺激可能引发牙龈瘤,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粉红色肿块。妊娠相关牙龈瘤产后多自行消退,顽固性病变需手术切除。非妊娠患者可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缩小瘤体,术后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4、口腔溃疡
创伤性溃疡可能形成表面覆盖假膜的肉芽肿样增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配合西瓜霜喷剂缓解疼痛。避免进食尖锐食物,溃疡持续2周不愈需活检排除结核或肿瘤性溃疡。
5、局部刺激
不良修复体或牙结石长期摩擦可导致牙龈增生性反应。去除刺激源后,增生组织多逐渐消退。顽固病例可激光修整牙龈形态,术后用西吡氯铵含片维持口腔菌群平衡。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预防复发。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使用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增强黏膜修复能力。若肉疙瘩伴随出血、快速增大或牙齿松动,应立即就诊排除恶性肿瘤。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