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灸什么部位
秋分灸通常以足三里、关元、肾俞、大椎、神阙等穴位为主,有助于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秋分时节气候转凉,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改善消化不良、疲劳等症状。秋分时节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功能,预防秋季腹泻。
2、关元
关元穴在脐下3寸,为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可温补下焦,改善畏寒肢冷、月经不调等问题。秋分后阳气渐收,灸关元有助于固护肾阳,适合体质虚寒者。
3、肾俞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是补肾要穴。艾灸肾俞能缓解腰膝酸软、耳鸣等肾虚症状。秋分属金,金生水,此时灸肾俞可顺应季节特点滋补肾气。
4、大椎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要穴。艾灸大椎可振奋阳气,防治感冒、颈椎病。秋分后昼夜温差大,灸大椎能提升卫外能力,减少外感发生。
5、神阙
神阙即肚脐,是先天精气输注之处。艾灸神阙可温阳散寒、调理脏腑,改善腹痛、腹泻等症。秋分时节灸神阙能增强体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人群。
秋分艾灸建议选择上午阳气升发时进行,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微红为度。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2小时内不宜洗澡。阴虚火旺、皮肤感染者慎灸,孕妇禁用腰腹部穴位。艾灸期间可配合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若出现头晕、灼痛等不适需立即停灸,严重者及时就医。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巩固艾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