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骨痛与癌症骨痛有什么不同
普通骨痛与癌症骨痛在疼痛性质、伴随症状及疾病进展上存在明显差异。普通骨痛多由外伤、劳损或炎症引起,癌症骨痛则与肿瘤转移或原发性骨癌相关。
普通骨痛通常表现为局部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常见于关节退变、肌肉拉伤或骨质疏松。疼痛范围较局限,夜间症状多不明显,消炎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有效控制。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关节僵硬、轻微肿胀,但无全身性消耗表现。
癌症骨痛多为持续性深部剧痛,夜间加重且休息不缓解,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性骨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疼痛呈进行性扩散,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阿片类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需联合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控制疼痛。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影像学可见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
若骨痛持续超过两周且伴随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夜间痛醒或活动受限,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肿瘤可能。日常可适度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3,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疼痛期间可采用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定期监测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肿瘤患者需按医嘱进行骨保护治疗并随访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