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皮肤发黄主要原因有哪些
眼睛和皮肤发黄可能与黄疸、胡萝卜素血症、药物副作用、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的常见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1、黄疸
黄疸由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常见于肝胆系统病变。肝炎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处理,表现为巩膜黄染伴乏力厌油。胆管结石或肿瘤可导致胆汁淤积,引发皮肤瘙痒和陶土色粪便。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会加速红细胞破坏,产生过量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肝脏发育不完善有关,通常2周内自行消退。肝硬化晚期因肝功能衰竭可出现顽固性黄疸。
2、胡萝卜素血症
过量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柑橘、南瓜可能导致皮肤黄染,但巩膜不受影响。该情况与脂溶性色素沉积有关,常见于长期大量食用相关食物的婴幼儿。停止摄入后症状逐渐消退,无须特殊治疗。需注意与黄疸鉴别,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3、药物副作用
利福平胶囊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黄染伴转氨酶升高。长期使用胺碘酮片可能与磷脂沉积症相关,出现角膜色素沉着和皮肤变色。抗疟药氯喹片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伴皮肤色素异常。药物因素导致的黄染通常在停药后缓解,严重时需进行保肝治疗。
4、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能出现肝细胞性黄疸,需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常伴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胆总管癌可导致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影像学检查可见胆管扩张。酒精性肝病晚期可能出现黄疸伴肝掌蜘蛛痣,需终身戒酒并营养支持。
5、溶血性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引发慢性溶血,表现为黄疸合并脾肿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突然出现血红蛋白尿和皮肤黄染,需糖皮质激素治疗。输血反应导致的急性溶血会出现寒战高热伴黄疸,需立即停止输血并碱化尿液。疟疾感染可能引起溶血性黄疸,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确诊。
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应监测尿液颜色变化,深茶色尿提示胆红素升高。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需完善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肝胆疾病患者需低脂饮食并戒酒,溶血性疾病患者应注意避免感染和氧化性药物诱发。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肝衰竭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