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红疹是怎么长的
梅毒红疹通常表现为二期梅毒的典型症状,呈现为铜红色或玫瑰色斑疹、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四肢和掌跖部位,一般不痛不痒且对称分布。
1、斑疹期
早期表现为直径5-10毫米的玫瑰色斑疹,多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边界模糊且按压可褪色。此时梅毒螺旋体已通过血液播散全身,皮疹内含大量病原体具有强传染性。需通过青霉素注射治疗,常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
2、丘疹期
斑疹逐渐发展为铜红色丘疹,表面可有鳞屑,掌跖部位会出现特征性领圈状脱屑。部分患者会出现潮湿部位的扁平湿疣,表现为灰白色肥厚性皮损。此时需检测脑脊液排除神经梅毒,可配合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
3、脓疱疹
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脓疱型梅毒疹,表现为中央坏死的脓疱疹,愈合后遗留瘢痕。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症状,需住院接受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
4、复发疹
未经规范治疗者可能在感染后1-2年内反复出现皮疹,形态与二期梅毒疹类似但分布更局限。复发疹提示体内仍有活动性感染,需重新进行青霉素疗程治疗,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替代。
5、先天梅毒疹
新生儿感染可出现特征性梅毒性天疱疮,表现为掌跖部大疱或全身脱屑性皮疹。这类患儿常伴有肝脾肿大和骨骼异常,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进行10-14天静脉治疗。
梅毒患者出疹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皮肤接触,使用独立卫浴用品并做好消毒。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血清学检测转阴,配偶及性伴侣需同步接受筛查和治疗。日常注意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出现发热或皮疹加重时需立即复诊。规范完成整个青霉素疗程后,仍需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至少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