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佝偻病早期症状
儿童佝偻病早期症状主要有颅骨软化、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夜间哭闹、多汗等。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有助于避免骨骼畸形。
1、颅骨软化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后部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这与维生素D不足导致骨样组织钙化障碍有关。家长需注意避免用力触碰婴儿头部,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同时增加户外阳光照射。
2、囟门闭合延迟
正常前囟应在12-18个月闭合,佝偻病患儿可能延迟至2岁后仍未闭合。触摸时可发现囟门边缘软化、面积增大。家长需定期测量头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胆维丁乳等维生素D制剂,哺乳期母亲也应补充含钙食物。
3、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状隆起,在胸壁两侧对称出现。这是肋骨生长板处堆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所致。建议家长避免束紧婴儿胸部衣物,可配合医生进行维生素D冲击治疗,如英康利胆维丁乳注射液。
4、夜间哭闹
患儿常出现睡眠不安、易惊醒、频繁夜啼等症状,可能与低钙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家长可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适当增加日间活动量,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
5、多汗
尤其进食和睡眠时头部多汗明显,汗液刺激常导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这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家长需及时擦干汗液防止着凉,选择透气衣物,同时配合维生素D3碳酸钙颗粒等药物补充。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日常需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制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但避免暴晒,6月龄后逐步添加含钙丰富的辅食如奶酪、豆腐等。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严重骨骼畸形需骨科评估是否需矫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