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龈炎的区别
牙周炎和牙龈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与组织破坏程度,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牙周炎则已侵犯牙周膜、牙槽骨等深层结构。两者主要有发病部位、症状表现、治疗难度、预后效果、疾病进展五个方面的差异。
1、发病部位
牙龈炎病变局限于牙龈边缘及龈乳头,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但牙周结缔组织未受破坏。牙周炎则从牙龈扩散至牙周膜、牙槽骨,导致牙周袋形成和骨吸收,X线片可见牙槽嵴高度降低。
2、症状表现
牙龈炎以刷牙出血、牙龈发红为主要特征,偶有口臭,牙齿无松动。牙周炎除出血外,伴随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移位,严重时出现牙周脓肿和牙齿脱落。
3、治疗难度
牙龈炎通过洁治术和口腔卫生指导即可逆转。牙周炎需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中重度病例可能需翻瓣手术、骨移植等复杂干预,治疗周期长达数月。
4、预后效果
牙龈炎治愈后牙龈可完全恢复健康状态。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不可逆,治疗目标为控制炎症进展,已丧失的牙周组织无法再生。
5、疾病进展
牙龈炎是牙周炎的早期阶段,若未及时干预,菌斑毒素持续刺激可导致牙龈炎症向深层扩散,最终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
预防两类疾病均需坚持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及间隙刷清洁邻面,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牙周炎患者需定期复查牙周探诊深度,避免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妊娠期女性更需加强牙周维护。出现牙龈出血超过两周或牙齿松动时,应立即就诊口腔牙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