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过缓可能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药物调整、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运动人群,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减慢,通常无不适症状。日常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定期监测心率即可。
2、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可能抑制窦房结功能,表现为用药后心率下降。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观察有无头晕乏力等低灌注症状。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时代谢率降低,可伴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4、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退行性变或纤维化导致起搏功能异常,可能伴随晕厥发作。需通过阿托品试验评估窦房结功能,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5、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窦房结缺血缺氧,常合并胸痛、气促。建议行冠脉CTA或造影检查,可使用硝酸甘油片改善血流,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限制浓茶咖啡摄入。若出现黑矇、晕厥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未确诊前避免擅自服用提升心率的药物。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