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主要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哺乳方式不当及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后局部压力增高,乳腺组织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哺乳后可用温热毛巾敷乳房帮助疏通,或轻柔按摩乳房促进排乳。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可能伴随化脓性分泌物。需医生评估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3、乳头皲裂
婴儿吸吮方式不当或哺乳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乳头皮肤裂伤,形成细菌入侵通道。哺乳前后可用羊脂膏涂抹保护乳头,纠正婴儿含乳姿势。
4、哺乳方式不当
固定姿势哺乳或未排空乳房易造成局部乳汁滞留。建议轮流更换哺乳姿势,确保单侧乳房充分排空后再换另一侧。
5、免疫力下降
产后疲劳、营养不足等因素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时间。
哺乳期需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穿戴宽松棉质哺乳文胸避免压迫;出现硬块时可冷敷缓解疼痛;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发现乳房异常肿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乳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哺乳期间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