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原因是什么
小儿贫血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摄入不足、慢性疾病、感染或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小儿贫血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发育迟缓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或破坏加速。这类贫血常伴随黄疸、脾肿大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治疗包括输血支持如悬浮红细胞输注、祛铁治疗如去铁胺注射液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
2、营养摄入不足
铁元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是婴幼儿常见病因,多见于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挑食儿童。典型表现为异食癖、指甲变脆。可通过血清铁蛋白检测确诊。治疗需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维生素B12片或叶酸片,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
3、慢性疾病
慢性肾病、炎症性肠病等消耗性疾病可能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患儿多合并原发病症状如水肿、腹泻。需检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能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严重者需静脉补铁如蔗糖铁注射液。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
4、感染因素
EB病毒、细小病毒等感染可暂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多见于发热后出现贫血。血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急性期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如阿昔洛韦颗粒,恢复期可配合生血宝合剂等中成药调理。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
5、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常伴发热、瘀斑。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或化疗药物如巯嘌呤片,必要时进行骨髓移植。家长应做好防护避免患儿感染。
日常护理需保证患儿睡眠充足,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猪肝、菠菜、蛋黄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如出现心率增快、嗜睡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哺乳期母亲应注意自身营养均衡,母乳喂养婴儿应在4-6月龄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