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要做哪些检查
白内障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等。白内障可能与年龄增长、外伤、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复视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白内障诊断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评估患者视功能受损程度。医生会让患者辨认不同方向的E字缺口,记录最小可辨识视标对应的视力值。早期白内障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晚期患者视力可能显著减退甚至仅存光感。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但需配合医生指示避免误判。
2、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能清晰观察晶状体混浊的位置、范围和形态。医生会调整裂隙灯光束角度,重点检查晶状体皮质、核部及后囊膜是否出现灰白色混浊。核性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中央部棕黄色硬化,皮质性白内障可见车轮状辐条样混浊。检查前需去除隐形眼镜,检查中保持眼球固定。
3、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可排除青光眼等并发症,常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测。白内障发展过程中可能因晶状体膨胀导致前房变浅,引发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若测得值异常需进一步排查。测量时会有短暂气流冲击感,但不会造成实质性损伤。
4、眼底检查
散瞳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相机评估视网膜状况。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可能影响医生观察眼底结构,需先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大瞳孔。该检查能发现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这些病变会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和预后评估。
5、角膜地形图
角膜地形图采用Placido环投射原理,绘制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布图。该检查对规划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具有重要价值。能检测出圆锥角膜、角膜散光等影响手术的角膜异常。检查时需注视固定目标,全程约2分钟即可获取全角膜数千个数据点的曲率分析报告。
确诊白内障后应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术后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预防感染和炎症,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情况。若突然出现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警惕术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推荐
01:58
02:42
02:41
01:40
0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