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多久就不传染了
甲肝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内通常具有传染性,黄疸出现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症状完全消失后1个月左右传染性基本消失。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期与病毒排放时间密切相关。发病初期患者粪便中病毒含量最高,此时传染风险最大。随着病情缓解,病毒排放量逐渐减少,传染性随之降低。典型病程中,黄疸出现前2周至出现后1周为高传染期,此时患者粪便、血液均可能携带病毒。多数患者在症状消失后1个月内停止排毒,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延长至3个月。判断传染性是否消失需结合临床症状改善与实验室检测,如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血清抗HAV IgM抗体转阴。
极少数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病毒携带状态,粪便排毒时间可能超过6个月。此类情况多见于艾滋病晚期、器官移植后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或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新生儿感染甲肝病毒后也可能出现非典型病程,排毒期可能延长至4-5个月。对这类特殊人群需通过核酸检测确认病毒是否清除。
甲肝患者应隔离至发病后3周,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洗漱用品。接触者可在暴露后2周内接种甲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预防感染。恢复期患者仍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严格洗手,粪便需经消毒处理。建议患者痊愈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与抗体水平,确认无病毒残留后再恢复正常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