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和腺鼠疫的区别
肺鼠疫和腺鼠疫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传播方式。肺鼠疫由呼吸道感染引发,表现为高热、咳嗽、血痰;腺鼠疫通过跳蚤叮咬传播,以淋巴结肿痛为特征。
肺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经飞沫传播直接侵袭肺部,起病急骤,24小时内可出现寒战、呼吸困难,痰中带血提示肺泡出血,未经治疗者病死率极高。腺鼠疫的病原体通过染疫跳蚤叮咬侵入皮肤,细菌在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导致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如鸡蛋,触痛明显,表面皮肤发红发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肺鼠疫具有极强人际传播风险,患者咳嗽产生的气溶胶可感染周围人群,需严格隔离。腺鼠疫通常需经跳蚤媒介传播,直接人传人概率较低,但脓液接触仍可能造成感染。两者均可通过淋巴结穿刺液或痰液细菌培养确诊,早期使用链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有效。
预防鼠疫需避免接触染疫动物及跳蚤,疫区居民应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出现不明原因高热或淋巴结肿痛应立即就医。肺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预防性服用多西环素,腺鼠疫患者创面需严格消毒处理。保持环境清洁、灭鼠灭蚤是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疫区旅行后出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