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胃肠息肉通常需要根据息肉性质、大小及患者症状决定是否切除,部分小型良性息肉可暂不处理,但存在恶变风险的息肉建议及时切除。
胃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主要取决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较高,一般建议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表面有溃疡或出血的息肉、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均需积极干预。对于多发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预防性全结肠切除以避免癌变。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若体积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
部分特殊情况下胃肠息肉可暂缓切除。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若无症状,癌变风险极低,可每1-2年复查胃肠镜。胃底腺息肉与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相关,停药后可能自行消退。儿童青少年发现的炎性息肉多与感染相关,抗感染治疗后可能消失。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需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发现胃肠息肉后应完善病理检查明确性质,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择期切除,术后需规律复查胃肠镜,日常避免高脂饮食和吸烟饮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息肉复发风险,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