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术后注意什么
动静脉内瘘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肢体活动限制、饮食调整、并发症观察及定期复查。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术侧肢体受压或提重物、控制水分和蛋白质摄入、监测内瘘震颤与杂音、遵医嘱随访检查等措施。
1、伤口护理
术后24-48小时内需保持敷料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若敷料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使用无菌纱布包扎。拆线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透析穿刺需待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通常需2-4周。
2、肢体活动限制
术后1周内术侧手臂禁止测量血压、抽血或输液,避免佩戴过紧饰品。2周内限制提重物超过3公斤及剧烈运动,睡眠时避免压迫术肢。可进行握力球锻炼促进内瘘成熟,但需避开吻合口部位。
3、饮食调整
术后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蛋白质摄入量调整为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可减轻心脏负荷,建议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
4、并发症观察
每日3次触摸内瘘震颤感,听诊血管杂音强度变化。出现震颤减弱、局部肿胀或疼痛需警惕血栓形成。发热伴伤口化脓可能提示感染,皮肤苍白发凉需排除窃血综合征。这些情况均需立即就医处理。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每周复查超声评估内瘘通畅度,监测血流量是否达标。之后每3个月检查1次,重点观察血管扩张程度与穿刺段成熟情况。透析时注意穿刺点轮换,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瘤形成。
动静脉内瘘术后应建立长期维护意识,透析期间注意保暖避免血管痉挛,冬季可佩戴护腕保暖。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风险,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日常可进行非术侧肢体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但需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若发现内瘘异常搏动、皮肤瘙痒或色素沉着等变化,应及时向血管通路专职护士反馈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