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的症状
外踝骨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皮下淤血、关节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外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
外踝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轻微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疼痛,严重骨折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同时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肿胀程度与骨折后出血量有关。肿胀通常在骨折后立即出现,并在数小时内逐渐加重。
2、活动受限
外踝骨折会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站立,严重时甚至无法移动患肢。活动受限程度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简单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受限,而粉碎性骨折则可能导致完全无法活动。
3、皮下淤血
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会导致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淤血。淤血范围可能逐渐扩大,颜色由红变紫再变黄,最终消退。淤血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和出血量相关。严重骨折可能导致大面积淤血,甚至形成血肿。
4、关节畸形
严重外踝骨折可能导致踝关节外观畸形。骨折端移位会造成踝关节形状改变,可能出现异常突起或凹陷。畸形程度与骨折移位程度相关。轻微骨折可能无明显畸形,而严重移位骨折则会出现明显畸形。
5、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能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医生检查时移动患肢可能听到或感觉到这种异常声响。骨擦音或骨擦感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之一,但并非所有骨折都会出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提示骨折端有明显移位。
外踝骨折后应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负重活动。可以使用冰敷缓解疼痛肿胀,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地恢复踝关节功能。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吸烟饮酒,这些习惯可能延缓骨折愈合过程。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